当前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 详情

何以长江:且看 且听 且赏 ——读《水润华夏大长江》有感

发布时间: 2025-04-22 来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图册里的长江

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这是乐章里的长江

“岩壁耸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延绵不绝”

这是画卷里的长江

……

长江,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明的起源。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阴人,我对长江这条伟大的河流既熟悉又陌生。它的波澜壮阔和深厚历史对我而言,是书本上的文字,是电视里的风景,是托起货船的臂膀。当我翻开《水润华夏大长江》这本书,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从古代的渔猎生活到繁华的商贸往来,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英雄的史诗篇章,目睹着长江流域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深深为之感动。

《水润华夏大长江》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西南大学教授蓝勇,花费40年时间研究,经过100多次、20余万公里的实地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丰富翔实的长江“调研报告”。

展现了长江沿岸的壮丽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让我们跟随蓝勇教授的文字越过时间,徜徉书海,探寻长江的前世今生吧……

且看,那一帧高清的长江历史演变图册

蓝勇教授用史学家的严谨态度,查阅文献,定格图册的精准,从距今1.8亿年的印支运动,到距今300万年——500万年喜马拉雅山再度隆起,详细梳理了长江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他用史学家的贯通眼光,博览群书,拓造文字的虔信,从古人对长江的记载、不同地区对本地区的长江段落的称法、中国古老的《尚书·禹贡》《荀子·子道篇》《隋书·地理志》等地理学著作循迹长江的源头。蓝勇教授以深邃的笔触,将长江的波澜壮阔、柔美婉约、沧桑变迁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第九章(186——308)作者用了大量文字阐述长江八大支流,一一解答了“为什么长江每一段名字不同?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各有什么特点?长江发源于哪里?”等一系列问题。掩卷沉思,仿佛与作者一同漫步在长江之畔,感受着江风的轻拂,聆听着波涛的吟唱,沉醉于长江的无限魅力中。

我所生活的城市——江阴,就是这样一个孕育于长江文化之中,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百度对于江阴是这样介绍的:江阴市,简称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座滨江港口花园城市。江阴位于中国华东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东接张家港,南临无锡,西连常州,北对靖江。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历代为江防要塞,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城市。

翻开江阴的史册,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历历在目。你可见,她温婉柔情,翩然而至徐霞客故居、顾山红豆、长泾古镇、中山公园……你可见,她江海门户锁航要塞鹅鼻嘴公园、黄山炮台、黄山湖公园……来吧,来江阴,见证历年城市宣传片《大江之音》《江阴好》《霞客故里 美丽江阴》,从时间的长度,人文的温度,发展的速度,向您展示的江阴新景、新篇!

且听,那一曲生动的长江文明起源乐章

蓝勇教授用音乐家的丰沛情感,生动演谱写乐章的华彩沧海桑田,物换星移。长江从远古走来,原始文明的火种于此燃起,在她的流经之处,中国的古人类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飞跃。如今,古时的文化痕迹犹在,今天的人们让长江又焕发了新的生机。舻舸东西,樯帆林立,长江依旧在文化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见证时代发展、岁月变迁。相同的区域,不同的时代,勤劳的人们都用双手和头脑为生活挖掘出新的生命力。蓝勇在书中第八章引用诸多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万里船一发,行行三峡夜”等等,再次指出长江文明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繁荣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万里长江自青藏高原起,浩浩荡荡,奔腾而下,其裹挟的泥沙不断沉积,塑造了沃野千里的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之滨的璀璨明珠,地处江尾海头的江阴,依江而建,因水而兴,每一处发展脉络都离不开35公里长江岸线的馈赠和润泽。地理条件的优越和便利,造就了一个热闹的江,一秀美的小城江阴作为古代航运中心,在历史的发展中联运江海,直至成为亿吨大港,承载着历史的荣光和时代的担当。安石曾作七律: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江阴的繁荣盛况可见一斑。

且赏,那一幅丰富的长江流域文化画卷

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蓝勇教授用美术家的浪漫情怀,细腻描绘长江流域文化的丰富。他点染了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上海、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他彩绘了饮食文化之丰富多样:从四川的麻辣火锅到湖南的湘菜,再到江浙沪的清淡海鲜,长江流域的美食囊括了酸甜苦辣咸各种口味。他写真了美女文化之万种风情:西施、苏小小、武则天、杨玉环……美景、美食、美色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与视觉享受,更承载了地方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

走,去大气的长江边,一探江阴之美!说到美景,400多年前的“旅游博主”徐霞客对长江和盘江作了详细的考察后,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两部水利著作。美食嘛:“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千古名诗《惠崇春江晚景》,描绘的正是江阴“长江三鲜”之一河豚。

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江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剧烈。长江之美、江阴之美在黯然褪色,1998年,最后一条长江鲥鱼被捕捞上岸,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多种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推送到大众视野,敲响了生态环保的警钟。江阴人民人心齐民性刚,热爱长江的因子融入血液,保护长江水的责任义不容辞,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保护母亲河,爱护长江水,书写江晏河清的江阴担当。江阴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岗还是退职,都会响亮回答“我在”“江阴明白”!

    读完《水润华夏大长江》一书,我深感震撼和感慨。长江,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也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蓝勇书写的“大长江”,是地理、历史、民族的长江,是心态的烟云、文化的烟水、生活的烟火,是他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追溯过去、对话现在、展望未来的长江,让我们心随江流,探寻水润华夏的灵魂之旅,为加快建设江阴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