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 详情


家风如明灯 照亮前行路

发布时间: 2025-06-17 来源:

家风,是一个家族绵延不息的精神命脉,是代际传承的文化密码,更是浸润灵魂的道德源泉。法国文豪罗曼·罗兰曾言:生命不是一座孤岛,它总在成长中与万物共鸣。这句话在我理解家风的历程中,愈发显现出深刻的意义。在我的家庭中,婆婆以其质朴而坚韧的品格,用七十载的人生岁月,生动诠释了家风的真谛。她的言行如一盏不灭的明灯,不仅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旅途,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一、勤劳为本:家风之根基

婆婆年逾古稀始终保持着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本真。每天天刚亮,她就已踏着露出门,为一间小公司完成每日的晨间洒扫。归来后,她除了操持各种家务,还在自家菜里躬耕不辍,将汗水浇灌进每一寸土地。我曾不解地问她:以咱家的条件,您这把年纪,何必如此辛苦?她总是笑着说:劳动是福气,闲着反倒容易生病。这种对劳动的虔诚态度,让我想起《论语》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教诲。婆婆用她布满老茧的双手告诉我们:勤劳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家风最坚实的根基。

二、助人为乐:家风之精髓

在社区,婆婆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尽管她并不清闲,但只要周边邻居有需要,她都愿意热情伸出援手。住前面楼里的王阿姨有个未满周岁的小孙孙,每次王阿姨要外出一会儿,都爱请婆婆帮忙照看,因为婆婆总会二话不说地应下,并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左邻孙阿姨一回老家,就把他家的“大黑”交给婆婆,婆婆一天三顿肉拌饭,还牵着大黑去遛弯,把大黑宠得只要一见婆婆就摇头摆尾,欢腾雀跃。右邻大刘家经常会有快递送到家,但白天他家人都上班,放房门口又怕丢了,怎么办?婆婆轻轻一笑,就接下了代收转交的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却因婆婆的真诚付出而熠熠生辉。更难得的是,她从不求回报。这种纯粹的利他精神,正是我们家风最珍贵的精髓。

 当然,婆婆的善良从不受限于亲疏远近。那个闷热的午后,当一位素不相识的外地青年为租房而焦灼时,婆婆放下碗筷的身影至今镌刻在我的记忆里。她不仅提供了房源信息,更拖着年迈的双腿亲自引路。面对家人的心疼,她只是淡然一笑:这样废点嘴皮子,走几步路,就帮两家人解决了麻烦,又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朴素的人生哲学,恰如特蕾莎修女的箴言:我们或许无力成就伟业,但定能以大爱做好每件小事。

三、乐善好施:家风之传承

婆婆不仅乐于助人,还特别喜欢分享。在身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是空洞的古训,而是鲜活的生活实践。每当菜园丰收或烹得美食,邻里总会收到她饱含温情的馈赠。记得去年天,婆婆种的芋头大丰收,她挨家挨户地送,最后自家反倒所剩无几。我问她为什么不留些,她说:好东西要大家分享才更有滋味。

这份慷慨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赵婶的香饼、老家带回的腊肠在楼道间传递;曾经扫门前雪的赵叔叔开始主动清扫整栋楼的落叶;钱叔叔的水电工儿子成了社区的义务维修员……婆婆用最朴实的方式,重建了现代小区中渐行渐远的邻里温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德不孤,必有邻的生动写照。

四、润物无声:家风之力量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婆婆的言传身教,早已化作我们的家风传承令丈夫和我都养成了勤勉的好习惯。在外,我俩工作兢兢业业,力争先进。在内,我们精心打理家务,处理琐事,教育孩子,阅读学习……一切井井有条。另外,和丈夫还始终牢记婆婆的教诲,在生活中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人。无论是亲朋、同事遇到难题,还是家长、客户需要支持,或者路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请求帮助,我们都会伸出援手。因为我们知道,善良是一种可以传递的力量。

如今,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奋力拼搏,能把宿舍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能在公交车上主动为孕妇让座,能将自己的美食与伙伴分享时,我总是倍感欣慰。在他明亮的眼眸中,看到婆婆勤劳善良的倒影这种跨越代际的精神传承,正是家风最动人的模样。它不需要刻意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自然流淌。

五、薪火相传:家风之永恒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家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真正的家风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藏在婆婆布满老茧却温暖如春的双手里,流淌在我们三代人相视而笑的默契中,更延续在孩子纯真的善举里。

这盏用勤劳和汗水,用爱与善良点燃的家风明灯,必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留给后代最珍贵的遗产。愿它的光芒能温暖更多人的心灵,让善良与美好在这个世界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