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 详情

“双减”赋能:打造高效小学人工智能课堂——熊玲(无锡市尚贤融创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8-08 来源: 无锡市尚贤融创小学

 要:“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掀起一股热潮。同时,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也渐渐走入小学课堂。该文平衡“双减”为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利与弊,充分利用“双减”赋能,为打造高效小学人工智能课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双减”;人工智能;信息素养;教师管理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自2021年4月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2021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从严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通知》将信息技术教育划归为综合实践活动,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1]。此举使得有关信息技术的校外培训引发关注,尤其是人工智能教育以其能全方位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动手实践、想象力、创作力等能力的特点备受青睐。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步入AI时代,人工智能教育也逐步得到重视。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广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2]

“双减”的目的是减负提质,减轻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双减”政策凸显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鼓励支持,政策出台后,参加校外人工智能培训的学生逐渐增多。本以为能够为校内人工智能的开展增砖添瓦,然而事与愿违,课堂难以把控、课时不足、器材消耗大等问题,致使学校人工智能课堂低效。因此,如何权衡利弊,打造高质量的小学人工智能课堂(以下简称“AI”课堂)是实现育人总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双减”减负与学校“提质”的冲突

纵观我市,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小学在逐步增多。笔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我校三年级小学生、3位专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总结小学AI课堂低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课程认识的不足

目前,许多人对人工智能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将人工智能课程等同于机器人课程、编程课程等,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动手搭建能力。其实不然,这些能力仅是人工智能教育目标的冰山一角。陈凯泉、何瑶、仲国强指出,基础教育阶段AI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与计算思维[3]。张丹、崔光佐认为人工智能课程目标需要从操作技能训练转向信息素养提升,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能力[4]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是多学科的广域融合,要想培养智能化时代的合格小公民,需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有多校外培训基础的学生只在使用编程工具的使用上更胜一筹,对信息的感知评价能力、创造力、人机协同等能力和零基础的学生同样匮乏,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带来阻力,亟需提升。

(二)教学对象的多样性

通过调查,选择人工智能校外培训的学生占比约26%。对部分未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访谈,“不感兴趣”这个原因占着极大比例。这使得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时面临以下问题:1.有基础和零基础的学生。如何关注人人发展,全面发展?2.感兴趣的学生和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关注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孩子爱上AI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致力于研究开发顺应时代变迁,符合国家人才战略需求,适应孩子个性化特点的校本课程,助力人工智能教育的蓬勃开展。

(三)教师专业能力的限制

校外培训中,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并能及时得到反馈。而在学校教育中,由于专业教师人力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无法捕捉到每个孩子的最适合的发展区,快进生难以获得成就感,后进生无法及时得到帮助,久而久之,学习的热情就慢慢消磨殆尽。

陈茹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管理应具有科学性、交互性、开放性、情境性、过程性、人本性、自主性特点[5]。通过对我校3位专职人工智能教师进行访谈,AI课堂难以把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缺乏教学理论和经验。2.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操作学生模仿,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3.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师能力的限制,对打造高效AI课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双减”赋能,高效课堂

尽管“双减”下校外培训的学生有利有弊,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双减”带来的优势,如何让有基础的孩子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零基础的孩子学有所得,让AI课堂走向高效呢?通过研究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一)树立正确认识,提升信息素养

“双减”将越来越多的目光吸引到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上,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也使大众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正确的课程认知是高质量AI课堂的基础。众多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旨在为智能培养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张琪在调研国内外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生及对教育的挑战,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生需具备如下信息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编程能力、人机协作能力、信息道德与法律修养[6]。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心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笔者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中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7],对文献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对信息素养进行修改,延伸素养内涵,强调了全面性和全体性。

图片1.png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层面的合力协作,才能让学生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智能时代真正立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聚焦变革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对许多智能化产品公司的教育业务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指明了方向,这都是非常大的利好。受“双减”政策的影响,校外培训市场回流到学校,许多教师,就地取材,杨文华将校本裸程定义为: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在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校内教师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所开发的课程,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评价方式等[8]

因此,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切忌“拿来主义”,要遵循国家育人宗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在“开发——实施——评价——反思——二次开发”的循环中,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为国家培养人才打基础。

(三)转变师生关系,提高管理能力

“双减”政策的落实,让部分学生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如何利用好这些小先行者们更好的为高效课堂服务?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同样适用于AI课堂,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鼓励人人都是“小先生”,寻求激发学生新区的策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然而,当AI课堂集教师、小先生、学生、智慧教学环境、人工智能技术等于一体,如何确保课堂井然有序,教师的管理能力尤为重要。西南大学的陈茹在其硕士论文《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中认为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仅要自我提升,而且要外部促进。自我提升策略如:1.转变观念,以“能力本位”课堂管理理念指导实践。2.树立研究性学习目标,增加自我反思深度。3.探究课堂管理行为结构,加强学生思想管理。4.变革课堂管理模式,提升课堂管理效果。5.创新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外部促进策略如: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简化人工智能操作程序、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创新教师教育、变革评价机制,增加教师发展积极性等[5]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管理能力提出高要求,做符合新时代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自我努力,教学相长,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

(四)多元评价方式,动态评价过程

“双减”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一的限制于分数,“双减”政策下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教学评价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AI课程的评价应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展开。智能时代,信息素养的有着丰富并且不断延伸的内涵,因此AI课堂中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源于课堂的过程性评价系统,结合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态度、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从而改善课堂教学,为高效AI课堂提供精准指导。

四、结语

在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为国家培养具有信息素养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的性质特点,我国目前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尚在起步与探索阶段,依然面临许多问题。探求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也是AI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     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29      /202107/t20210730_547807.html,2021-07-29.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9-26].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3] 陈凯泉,何瑶,仲国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 AI 教育目标定位——兼    论基础教育阶段 AI 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8,(01):69-71.

[4] 张丹,崔光佐.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01):39-44.

[5] 陈茹.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2020.

[6] 张琪.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学大学,202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8] 杨文华.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研究——以广西南宁市某小学五年级校本编程模块课程    开发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