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 详情

让“协同化治理”推进“双减”有效实施——赵怡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8-15 来源: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高中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一、“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

近年来,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社会反响强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双减”政策落实的注意事项

(一)要解决好落实“双减”和“教师减负”的冲突问题

实施“双减”,进行课后延时服务,责任主体是学校和教师。目前高中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主要包括每天晚自修以及周六全天。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落实机制,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为针对教师的课后延时“增负”服务。对于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一些地方提出的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应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和标准,否则很有可能“弹”出“管不住人”等的新问题。

(二)要解决好“课后服务内容设计”的问题

“双减”的关键在于设计好课后服务内容。落实“双减”需要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挖掘潜能,发展其核心素养。

(三)要解决好“课后服务家校合作”的问题

作为一场观念和行动上的革命,“双减”不仅需要家长理性规划孩子的未来,同时也需要与学校真诚合作、协同育人。家校应加强沟通,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上保持基本一致。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给家长提供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庭与学校互补,避免家庭增负、教育低效。

三、“双减”政策推进的有效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化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基于利益共同体需要采取集体行动,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协同进步以达到协同治理优势。“课后服务”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为多元主体,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共同利益,需采取集体行动以达到协同治理优势。

(一)党建引领,制定课后服务方案,以“协同化治理”共建“人人拥有归属认同的课后服务”

以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学校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动员广大党员教师积极投身“课后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教师带领下,所有教师发扬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为课后服务辛勤工作,甘于奉献。学校先后召开了“课后服务”党员教师会议、“课后服务”全体教工大会。会议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增强使命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全力支持“双减”工作,积极参加课后服务。会议讨论通过“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细化实施该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有效把“课后服务”工作在学校全体教师中宣传、推进,成为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保障。

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的同时,学校考虑到课后服务延长了工作时间,教师的担子重了、压力大了。学校系统思考、综合治理,引入增值评价,不搞平均主义,形成“要想减负成功,先为教师减负”的基本共识,周六排课相对集中、弹性上班,使教师把“双减增效”内化为自觉的日常行动。

(二)软硬兼备,形成课后服务体系,以“协同化治理”共创“人人有序参与治理的课后服务”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无锡市第一中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软件方面精心设置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硬件方面充分利用学校设施设备向学生开放,通过软硬兼备的课后服务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学校结合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需求,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社团活动、学科竞赛、体育活动等多元化的课后服务项目,突出吸引力和有效性,将课后服务纳入教研体系,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

研究学习规律,加强方法指导。无锡一中的老师们结合每一学段的学习规律,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方法指导。例如夜自修学习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效率更加高?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向哪个方向开拓发展?老师们会陪伴着学生一起去探讨,让正确的方法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结合成长需求,组织社团活动。在课后服务中,无锡一中将有特色、有品质、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社团活动,进一步精心打磨、改造升级,转变成社团活动课程,如辩论课程、园艺劳动课程、话剧课程、生物实验课程、传统技艺课程等。社团活动课程的设置,不仅能提升社团专业性,激活社团内生动力,也丰富了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尊重个性发展,开展学科竞赛。学校提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门学科的竞赛辅导服务,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钻研精神,磨炼意志品质。学有余力且对理科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聚在一起,在完成了常规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后,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竞赛教练的带领下,共同迎接竞赛学习的挑战,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

突出全面发展,强化体育活动。学校根据青年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和心理健康的需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每周六学校所有的体育设施都向同学们开放,一天的课后服务结束后,同学们涌向操场、体育馆、乒乓房,打一打球、挥一挥拍,既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也是运动减压的好途径。

综合科技创新,培养工匠精神。为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课外服务时间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创客活动,主要包括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三维创意设计、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无人机与模拟飞行、航拍与微视频制作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与发明创造机会,也能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更好地反哺知识的继续深入学习。

(三)标本兼治,增强课后服务水平,以“协同化治理”共享“人人切实感受品质的课后服务”

“我再也不用在双休日早早起来到校外培训机构去补课了!周六我会跟着老师把一周学习内容再梳理一下,周日完成作业后我还有多余的时间阅读、练琴,幸福指数倍增!”无锡一中高二李同学如是说。

学生幸福度的提升来源于“双减”工作的“协同化治理”。为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我市各地各部门的统一行动,坚持标本兼治,校内校外同步发力,强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实。在校内,整体规划设计,丰富服务内容,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完善线上公共教学平台,打造“线上课程”等。在校外,强化校外学科类非学科类、线上线下统筹治理,严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在市教育局的统筹协调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市“双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家校社协同也是“协同化治理”的重要一环。课后服务中,应进一步明确家校社育人责任,密切家校社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协同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协同完善家长培训体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精准分析学生发展需求,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双减”政策不仅重新明确了教育的公共属性,将教育主导权还给了学校,且在很大程度上为家长减轻了经济及精神负担。“双减”深入推进,需要多方持续配合,协同化治理。新时代,让我们笃定前行,未来更可期!